目前位置: 首頁 > 牛樟芝培育計畫 > 認識牛樟芝 > 牛樟芝的研究報告

瀏覽歷史

牛樟芝的研究報告
華汎生技線上商店 / 2014-05-12

 牛樟芝的研究報告:


1.      牛樟芝子實體形成之探討
教授:吳宗正
研究生:林志遠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摘要:
藥用真菌牛樟芝的子實體為一種獨特的傳統中藥,食藥用的開端是緣自於臺灣的原住民。牛樟芝只寄生於牛樟樹中空的內壁上。近年來為了找尋牛樟芝作為藥材而非法盜砍牛樟樹的事件,使得牛樟樹越來越稀少,牛樟芝的子實體也連帶得越來越困難被發現。在它的許多醫藥運用中,抗癌是最引人注目的。先前的報告指出將牛樟芝的甲醇萃取物添加到肝癌細胞HepG2Hep3B的細胞培養環境中時,發現子實體的萃取物會比菌絲萃取物多五倍的癌細胞毒殺效能。以HPLC分析牛樟芝的子實體和菌絲體的甲醇萃取物結果有著顯著的差異,留滯時間在9.910.0分鐘之化合物只特異性的存在於子實體當中,這兩個化合物可能為牛樟芝子實體中更具特殊藥效的部分。
固態栽培的牛樟芝因其生理、發育機構不明,所以很難去誘導子實體的產生。初步實驗結果發現,具牛樟芝原基的牛樟椴木塊以增加溼度的方式可以很容易讓其子實體長出,但只有椴木的側方及下方能維持其子實體的結構,上方部位之子實體會明顯自然消退。這跟一般的菇菌差異甚大。其次,在MEA培養基培養的牛樟芝菌絲進行子實體誘導測試時,發現對菌絲機械性傷害有助於子實體形成,但並不具穩定性。若進一步結合機械性傷害及微生物的刺激會以更有效能的方式讓菌絲轉變成類似子實體的結構。這種結構和野生子實體的甲醇萃取物經HPLC分析已具相似的結果。此外溼度的增加及空氣的刺激有助於菌絲的變紅及甲醇萃取物含量的增加。
 
2.      牛樟芝酒製備及功能性評估
教授 : 李國陽 ; 許孟博
研究生 : 王澤彥
校院名稱 : 南台科技大學
摘要:
樟芝目前在學界、醫界越來越受注意,很多研究單位極力研發其保肝及抗癌方面的相關產品。另外國內外酒類的市場十分龐大,且國內民間盛行自釀藥酒方面也是多不勝數,如靈芝酒。我們期望結合樟芝的功效與酒類的普及性,開發出新一代的保健飲品「樟芝酒」。本實驗為利用 PDB MY 兩種培養基的樟芝液態菌絲發酵液,以酵母菌進行樟芝酒的釀造,將釀造好的兩類樟芝酒進行分析-包含酒精濃度、甲醇含量、抗氧化能力、對腫瘤細胞株以及正常細胞株影響並更進一步的餵食老齡老鼠主要探討對其免疫能力的影響。
研究顯示,各項功能性試驗結果MY樟芝酒皆較PDB樟芝酒為佳,MY樟芝酒顏色為澄清紅褐色,有濃郁的水果香氣,酒精濃度為11.2%(V/V),甲醇含量為2.7ppm(以純乙醇計算)。抗氧化能力,還原力方面,10%MY樟芝酒甲醇稀釋液的還原力相當於0.0168mg/ml 的抗壞血酸;捕捉DPPH能力方面,8%MY樟芝酒甲醇稀釋液的捕捉DPPH能力相當於0.0131mg/ml的抗壞血酸。對於腫瘤細胞株影響,MY樟芝酒在濃度為10%時對人類肝癌細胞株(Hep 3B)65%的抑殺率。在對正常細胞株的影響,MY樟芝酒在實驗濃度內對人類纖維母細胞株(LL4)及老鼠巨噬細胞株(RAW 264.7)沒有影響。
對老齡老鼠免疫能力的影響,經六週的餵食,老鼠脾臟經Con A刺激後其增生率分別為控制組28.65%MY樟芝酒低劑量組32.19%MY樟芝酒高劑量組126.25%、而脾臟內B cellT cell的總合佔全部淋巴細胞的比率為控制組58.4%MY樟芝酒低劑量組62.4%以及MY樟芝酒高劑量組65.9%
 
3.      牛樟菇子實體乙醇萃取物誘導 HL60 細胞凋亡之研究
教授 : 賴宏亮
研究生 : 呂美津
校院名稱 : 屏東科技大學
摘要:
牛樟菇 (Antrodia camphorata) 又名樟菇、樟芝,屬擔子菌綱的藥用性真菌類,在台灣民間用於癌症治療,但是尚未有科學研究證實其抗癌作用。本研究提出牛樟菇抗癌的生物活性主要作用是誘導腫瘤細胞發生凋亡現象的假說,並由以下的實驗來證實。實驗設計中,以trypan blue exclusionLiu's stainTUNEL (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染色等檢查法,直接利用顯微鏡觀察牛樟菇子實體之乙醇萃取物誘導人類白血病前骨髓細胞(human promeylocytic leukemia cell)發生細胞凋亡的現象。以DNA agarose electrophoresis來分析細胞凋亡後在膠體電泳呈現的DNA斷裂現象(DNA ladder),所產生清晰DNA ladder的膠體電泳結果證實細胞凋亡所得DNA片段約為180bp倍數的特定長度。並以流式細胞儀(flow cytometry)propidium iodide (PI)Annexin--FITC雙重螢光染色後檢測凋亡細胞的比例。
研究結果顯示,以200μg/ml的牛樟菇萃取物處理6小時後,與對照組比較下,細胞凋亡的比例從少於5%增加至36%;牛樟菇乙醇萃取物處理24小時後,單染PI以流式細胞儀分析出凋亡細胞的比例從5%增加至42%。綜合以上的結果證實,以200μg/ml 的牛樟菇乙醇萃取物處理人類白血病前骨髓細胞,導致HL60細胞發生細胞凋亡的現象最為顯著。因此,本研究首度提出牛樟菇萃取物,確實可透過誘導人類白血病前骨髓細胞發生凋亡的現象而達到抗癌之作用。
 
4.      固態栽培 樟芝防治癌症之重要機轉 - 癌症逆轉
教授 : 鄧文炳
研究生 : 陳佳鈺
校院名稱 : 臺北醫學大學
摘要:
根據研究發現癌症是可以逆轉的,以感染病毒或以化學物質處理或與放射線接觸等方式藉著啟動腫瘤細胞中之逆轉作用機制,讓癌細胞不表現腫瘤特性,甚至於恢復成相當程度之正常細胞。所謂癌症逆轉現象(Cancer Reversion),意指腫瘤細胞回復「部分正常」,而成為不具威脅性地可與人體共存的人癌共生現象。
具腫瘤誘發性的HeLa細胞的表面抗原,其具有自磷酸化(Autophosphorylation)活性,是一種細胞的腸鹼性磷酸酵素(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 IAP),因此本實驗室嘗試解析IAP表現與腫瘤誘發性之間的關係。實驗結果發現樟芝能夠抑制腫瘤細胞內鹼性磷酸酵素的表現。此外在基因層面的探討,初步實驗結果發現,樟芝有增強抑癌基因p53表現的趨勢;而對子宮頸癌主要的E6/E7致病因子則有抑制的功效。在動物實驗方面,餵食樟芝對於腫瘤細胞生長確實有抑制的效果。以流式細胞儀技術分析樟芝對癌細胞的影響,可能並非走細胞毒殺的路徑,因此可以更加的推斷藥物對細胞的作用是進行癌症逆轉的模式。
 
5.      樟芝菌絲體培養之胞外多醣體應用於抗老化化妝品成份之研究
教授 : 呂敏勇
研究生 : 鄭懿芳
校院名稱 :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摘要:
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是台灣發現的特有物種,已知它是一種藥用菇類,廣泛應用於傳統中藥上。它的生理活性物質尚在分析中,目前已知主要的有效成分為多醣體及三萜類。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以樟芝菌絲體深層培養所獲得的胞外多醣體,應用於抑制3T3纖維母細胞所分泌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的活性;經由gelatin-based zymography進行MMP-2MMP-9的活性分析,我們發現樟芝胞外多醣體於0.5 mg/ml的處理劑量下,可以抑制MMP-2MMP-9的活性,於48小時最為顯著。另一方面,利用不同的酒精濃度沉澱樟芝胞外多醣體,經由膠體過濾層析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分析,證實不同的酒精濃度可分離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多醣體;這些不同分子量的多醣體中,以33%酒精濃度沉澱分離的多醣體抑制MMP-9的活性最顯著,而50~75%沉澱酒精濃度所分離的多醣體抑制MMP-2活性的效果最佳。令人驚訝的是50~75%酒精濃度沉澱所得到的多醣體,於0.5 mg/ml的劑量,處理纖維母細胞4~8小時,在與控制組比較之下,發現膠原蛋白的累積量可增加38%。因此,我們認為樟芝胞外多醣體可應用於抗老化化妝品的成份。
 
6.      樟芝對倉鼠體內脂質代謝與抗氧化狀態之影響
教授 : 蔡敬民
研究生 : 劉翠玲
校院名稱 : 輔仁大學
摘要:
樟芝屬於台灣特有真菌類,僅寄生於台灣特有品種牛樟樹之樹洞中。然而子實體栽培困難,故近年多以深層發酵之人工培育方法來生產,但是否仍具生理功能則須以科學方法加以探討。
本研究目的乃探討高血脂倉鼠攝取經深層發酵所得樟芝菌絲體或發酵液,對體內脂質代謝與抗氧化狀態的影響。實驗以雄性倉鼠48隻分為6組,分別餵予含15%油脂與0.2%膽固醇的高脂飲食,另每日管餵0.01g之蒸餾水(控制組)、樟芝An5培養液、An5發酵液、樟芝GK101培養液、GK101發酵液或GK101菌絲體,飼養4週後,犧牲取得血液與肝臟進行生化分析。
結果顯示,An5發酵液和GK101菌絲體均可顯著降低血清與肝臟中三酸甘油酯(TG)濃度,而二種發酵液都能降低血清與肝臟中總膽固醇濃度(TC)。另GK101發酵液和菌絲體均可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濃度,但各種發酵液或菌絲體均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濃度沒有影響。抗氧化方面,發酵液與菌絲體均可顯著提升血清總抗氧化狀態,An5發酵液與GK101菌絲體可延長2,2'-Azobis(2-amidinopropane) dihydrochlorideAAPH)誘導紅血球溶血時間;二種發酵液可增加LDL之氧化遲滯期。對於抗氧化酵素而言,發酵液與菌絲體均可顯著提升肝臟中麩胱甘過氧化物(GSH-Px)活性,An5發酵液另可提升葡萄糖-6-磷酸去氫酶(G-6-PDH)和超氧歧化酶(SOD)等酵素活性。由結果可知,樟芝菌絲體和發酵液對於高油脂飲食所誘發的高脂血症與氧化壓力具有保護功能,深具開發成保健食品的潛力。
 
7.      肝癌 VS 牛樟芝一
教授 : 朱延和 ; 陳水田
研究生 : 陳伯珠
校院名稱 : 國立中山大學
摘要
Antrodia camphorata 俗名牛樟芝,是在台灣發現特有的真菌類品種,它的子實體已被當作中草藥使用在各種不同的疾病的治療中。 最近的在體內實驗 (in vivo) 研究中已經顯示牛樟芝的粗萃取物能改善肝臟功能,增加免疫而且抑制癌的生長。 本研究的目地是由牛樟芝的菌絲體對人類的肝癌細胞上的藥物作用識定出生物活性化合物。 我們藉由使用人類的肝癌症細胞株進行高通量篩選分析及搜尋粗萃物的生物活性物質,而不是使用費時和昂貴的動物實驗。 起先,我們很高興發現,當牛樟芝的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粗萃物處理於人類的肝癌細胞株 Hep 3B 48 小時,獲得 IC50 分別為 44.25 12.22 μg/mL 牛樟芝的菌絲體粗萃物進一步放入矽膠管柱中進行分離,將之分開成十二部份後再分別處理於人類的肝癌細胞株 Hep 3B ,我們發現顯著的生物活性在第六部份 (F6) IC50 6.4614 μg/mL ,之後我們使用 HPLC TLC 來純化出 F6 活性的成分和使用 MS NMR IR 來進行化學結構識定。 此化合物被鑑定為 1-hydroxy -3-isobutyl -4- [4-(3-methyl-but-2-enyloxy)-phenyl]-pyrrole-2,5-dione (分子式: C19H23NO4 ; 分子量: 329.16 )。 此化合物分別處理於人類的肝癌細胞株 Hep G2 Hep 3B 48 小時其 IC50 分別為 9.903 μg/mL 6.388μg/mL
 
8.      肝癌 VS 牛樟芝二
教授 : 林俊清
研究生 : 郭育君
校院名稱 : 高雄醫學大學
摘要
樟芝 (Antrodia cinnamomea T.T. Chang & W.N. Chou) 為台灣特有種高價值的藥用真菌,又稱為牛樟芝或牛樟菇,僅生長於老齡牛樟樹,依其形態特徵被分類於薄孔菌屬 (Antrodia) 。有關樟芝之生物活性研究,根據文獻紀載其具有抗發炎、抗氧化、保肝等作用。在抗癌研究方面,則僅侷限於細胞毒殺的作用,對於癌細胞的增生抑制作用機制甚至其分子機轉的探討,都仍屬未知。因此本篇的研究主要是探討樟芝子實體乙酸乙酯層的萃取物 (EAC) 對肝癌細胞株 HepG2 PLC/PRF/5 誘發細胞凋亡 (apoptosis) 的作用機轉。在兩種細胞株中, EAC 可以顯著的抑制其細胞增生率,並呈現濃度從屬效應 (dose-dependent manner) 。藉由分析 DNA fragmentation nucleosome ELISA 的方式進一步確認 EAC 是經由誘發細胞凋亡來抑制兩種不同的肝癌細胞株生長。在 HepG2 中, EAC 可以在不活化 p53 分子下,直接活化 Fas receptor Fas ligand ,透過 death receptor 途徑誘發細胞凋亡。另外, EAC 在兩種細胞株中都可以透過 mitochondrial 途徑誘發細胞凋亡。另一方面, EAC 也會影響細胞存活的訊息傳導途徑,刺激細胞質中的 IκBα 活化,造成細胞核中 NF-κB 的量降低,活性也受到抑制。故本研究已詳細地探究樟芝子實體乙酸乙酯層的萃取物 (EAC) 誘發肝癌細胞凋亡 (apoptosis) 的分子機轉。
 
9.      中草藥對肝炎之研究探討
教授 : 黃惠宇 博士
研究生 : 盧曉鈴
校院名稱 : 實踐大學
摘要
根據衛生署公佈之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疾病,顯見肝病已成為我國之國病,尤其以 B 肝及 C 肝為威脅國人健康之首,因此,提出新型治療方式,有效降低血清病毒量、使肝功能恢復正常並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將會是治療肝病之重大突破。
本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份是探討 芝併用干安能是否具有加乘慢性 B 型肝炎的治療效果,實驗對象,來自台中沙鹿光田綜合醫院 B 型肝炎門診病患,並分為兩組: A 組給予干安能併用 芝治療, B 組單獨給予干安能治療,分別於治療 3 個月及 6 個月時,分析患者之肝功能 (GPT) 、病毒量 (HBV DNA) 及免疫功能之變化。實驗結果顯示, A 組及 B 組治療 6 個月時,其 GPT 值都大幅下降至正常,其值分別為 25.91U/L 24.07U/L 。另外,治療 6 個月時, A 組有 50 % 的患者測不到 HBV DNA 的量, 41.6 % 的患者產生 e 抗原轉陰 ( e 抗原消失且產生 e 抗體 ) ;而單獨服用干安能的 B 組,有 14.28 % 的患者測不到 HBV DNA 的量, 12.5 % 的患者產生 e 抗原轉陰。在免疫功能方面,合併 芝治療的 A 組,治療 3 個月及 6 個月時,其毒殺型 T 細胞 (CD8) B 細胞與控制組相比,分別上升了 19.05 % 14.11 % 13.04 % 11.85 % ,而且具有統計上意義。此外,治療 6 個月時,活化型 T 細胞 (HLA-DR) 與治療 3 個月時相比,減少了約 28.50 % ,並具統計上的明顯意義。結果顯示合併 芝治療的 A 組,比單獨使用一般性治療的 B 組,出現有意義且明顯的改善,由此可推測得知,併用 芝治療將會藉由提升 B 細胞及毒殺型 T 細胞之免疫反應,進而使 B 型肝炎患者減少 HBV DNA 病毒量, e 抗原轉陰率的比例亦提升。
第二部分是探討干擾素 / Ribavirin 併用冬蟲夏草是否具有加乘 C 型肝炎的治療效果,實驗對象,來自台中沙鹿光田綜合醫院 C 型肝炎門診病患,並分為兩組: A 組給予短效型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及冬蟲夏草治療, B 組給予長效型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治療,分析治療 3 個月及 6 個月時,患者之肝功能 (GPT) 、病毒量 (HCV RNA) 及免疫功能之變化。實驗結果顯示, A 組及 B 組治療 6 個月後,其 GPT 值都大幅下降至正常,其值分別為 23.35 U/L 22.32 U/L 。另外,治療 6 個月時, A 組有 92.8 % 的患者測不到 HCV RNA 的量;而給予長效型干擾素 α-2b/ribavirin B 組,有 25 % 的患者測不到 HCV RNA 的量。在免疫功能方面,合併冬蟲夏草治療的 A 組,治療 3 個月及 6 個月時,其 T 細胞及輔助型 T 細胞 (CD4) 與控制組相比,分別上升了 2.29 % 2.73 % 7.64 % 8.73 % ,具有統計意義。此外,毒殺型 T 細胞 (CD8) 及活化型 T 細胞 (HLA-DR) ,治療 3 個月時與控制組相比,分別下降了 5.85 % 33.03 % ,具有統計意義。實驗結果顯示,合併冬蟲夏草治療的 A 組比單獨使用一般性治療的 B 組,出現有意義且明顯的改善,由此可推測得知,併用冬蟲夏草治療可能會藉由提升輔助型 T 細胞的功能,進而使 C 型肝炎患者減少 HCV RNA 病毒量。
第三部分是評估敗醬草抗病毒之能力,利用中國草藥-敗醬草 (Herba Patriniae) 處理可持續分泌出高量的 B 型肝炎表面抗原、 e 抗原及病毒顆粒體之 Hep-ES2 肝癌細胞株,實驗分別以酵素連結免疫吸附法 (ELISA) DPPH 測定法及 MTT 分析法,測定 B 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e 抗原 (HBeAg) 、清除自由基能力及毒殺能力,藉以評估敗醬草抗病毒之能力。實驗結果顯示,給予 Hep-ES2 肝癌細胞株甲醇萃及水萃敗醬草處理 48 小時,在無細胞毒害的劑量 (noncytotoxic dose) 250 μg/mL 下,敗醬草甲醇萃取液與敗醬草水萃取液,對 B 型肝炎表面抗原及 e 核心抗原之抑制率相對於控制組 (0 %) 分別為 24 % 17 % 2 % 12 % 。而在清除 DPPH 自由基的能力方面,亦發現敗醬草甲醇萃取液大於敗醬草水萃取液,且隨著濃度的上升,其清除 DPPH 自由基的能力也會跟著上升。由以上結果可知,敗醬草具有對抗 B 型肝炎病毒能力,而且以敗醬草甲醇萃取液優於水萃取液,而敗醬草抗病毒能力與其清除 DPPH 自由基的能力並不是成正比的。
 
10.  樟芝菌絲體之培養及其多醣體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評估
教授 : 謝明村 ; 盧美光 ; 謝文全
研究生 : 李一宏
校院名稱 : 中國醫藥學院
摘要
樟芝只寄生在牛樟樹腐朽的樹幹內,樟芝是台灣民間經常應用的中草藥,含有三 萜類、胺基酸、蛋白質、糖類和多醣體。本研究包括: (1) 測量樟芝多糖體之單醣組成, (2) 不同含糖培養基對樟芝醣類化合物合成之影響, (3) 利用 high-performance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HPAEC) 對於五種樟芝的多醣作定性分析, (4) B 型肝炎病毒產生的 MS-G2 cell Line 研究五種樟芝多醣體對抗 B 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本研究的結論為: (1) 添加 40g/L 濃度的葡萄糖和半乳糖,樟芝生長速度均有明顯的增加,且最快速。添加 10-80g/L 濃度的鼠李糖、木糖、麥芽糖,對樟芝生長速度無明顯之影響。分析培養 60 天的樟芝菌絲體,添加葡萄糖可以增加阿拉伯糖和葡萄糖的量,添加蔗糖則提高木蜜醇的合成,添加鼠李糖可以提高鼠李糖在細胞中的合成,添加半乳糖可以提高肌醇和葡萄糖的量,木糖則降低葡萄糖和木蜜醇的合成。 (2) 樟芝子實體和培養的菌絲體之多糖體不同,分析培養 26 天的樟芝菌絲體,有中性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醇,半乳糖胺。 (3) 所有的樟芝菌絲多醣體均有抗 B 型肝炎抗毒的活性,其中 B86 50μg/ml 有強烈抑制 B 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作用,而且比 1000 單位 /ml α- 干擾素還有效,只有 B86 35398 兩種有對抗 B 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活性,所有樟芝菌絲體均無細胞毒性。
本研究中,五種樟芝菌絲體中的 B86 表現出優良的抗 B 型肝炎作用,其生物效能及活體實驗,值得再繼續研究。
 
11.  樟芝保肝作用之探討
指導教授: 陳健祺 ; 林錫璋
研究生 : 李貞宜
校院名稱 : 南台科技大學
摘要:
菇類已經在全世界被廣泛的用來治療疾病有數千年的歷史。其中樟芝為台灣民間之傳統用藥,相信其有某種程度的治療效果,特別是保肝方面。因此本研究藉由MTT assay來評估樟芝萃取物對肝癌細胞(包括:Hep 3B, Hep G2Alexander cells)生長的抑制效果;另外,以硫代乙醯胺(TAA)誘導大鼠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模式作為評估樟芝是否有保肝效果,其功效以Masson trichrome的染色方法評估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程度。此外,也利用體外試驗的方式,以anti-HBsAg assay評估樟芝對anti-HBsAg 的效果。
結果顯示,樟芝水萃物或酒萃物對肝癌細胞Hep 3B, Hep G2Alexander 細胞增生的抑制率分別為7677 and 68 %。在動物實驗進行十二週後,TAA成功的誘導極嚴重的肝硬化產生,且在給予樟芝水萃物後能有效的降低肝損傷。此外,在anti-HBsAg assay中,樟芝萃取物也能有效的抑制Alexander cell
所分泌的HBsAg
此研究結果證明,樟芝水萃物有保護肝臟之能力,此可提供作為在另類醫療中的參考。
 
12.  利用蛋白質體探討樟芝萃取物處理在人類肺癌細胞株 (A549)
教授 : 吳定峰
研究生 : 潘致良
校院名稱 : 南台科技大學
摘要:
樟芝又稱牛樟芝或牛樟菇,學名為 Antrodia camphorata ,是台灣特有一種真菌,僅生長於台灣特有之牛樟樹,生長緩慢、得之不易,故更顯其彌足珍貴。樟芝在台灣傳統醫藥歷史中始終被視為珍貴藥材,具有神奇的醫療保健功效。根據最近研究顯示,以 2 % (v/v) 固態發酵樟芝乙醇萃取液處理人類「肺癌」 A549 細胞株 72 小時,對 A549 細胞具有抑殺的效果。
在本實驗中,使用蛋白質體學技術來研究經固態發酵樟芝乙醇萃取液處理 8 小時的 A549 細胞和未經處理的 A549 細胞中表現量不同的蛋白質,利用 PDQUEST 軟體比對經處理及未經處理 A549 細胞的二維電泳圖譜,以找出表現差異 2 倍或 2 倍以上的蛋白質,在本論文中我們找到 5 個顯示統計上 2 倍或 2 倍以上顯著表現差異的蛋白質點( P<0.05 )。
利用電灑游離式串連質譜儀鑑定這些表現差異蛋白質點,這五個蛋白質點分別被鑑定為 human galectin-1 human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 (eIf-5A) Rh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 (Rho-GDI) human calcium-dependent protease (CANP) and annexin V. 本論文在經固態發酵樟芝乙醇萃取液處理的 A549 細胞中找到五個表現差異的蛋白質,這些表現差異的蛋白質可以來幫助推測固態發酵樟芝乙醇萃取液如何影響腫瘤細胞的基因表達,以利未來進一步研究樟芝抑癌的機制。
 
13.  樟芝清除香菸萃取液之自由基及抑制平滑肌細胞氧化傷害
教授 : 許世興 ; 楊新玲
研究生 : 陳政憲
校院名稱 : 朝陽科技大學
摘要:
第一部份
吸煙會造成人體健康的危害,主要是香煙中含有大量的自由基以及活性氧分子 (ROS) ,導致人體內的抗氧化物質消耗而造成氧化傷害。因此若能增加體內抗氧化能力就能減少自由基或活性氧分子對人體的傷害,常見的抗氧化物例如維生素 C 、維生素 E 都是最常用來補充的抗氧化物質,本實驗中利用化學發光法 (chemiluminescence) 去分析香煙萃取液 (CSE) ROS 的含量,並以樟芝發酵液作為抗氧化物,觀察加入 芝發酵液之後 ROS 的變化;實驗結果可以看出 芝發酵液具有清除香煙萃取液中的 ROS 功效,且有不錯的效果,因此 芝在抗氧化方面也是一種很好的抗氧化物。
第二部分
吸煙容易導致粥狀動脈硬化,主要原因為 LDL 氧化最後形成泡沫細胞 ( foam cell ) 造成內皮損傷以及平滑肌增生,近來有研究指出平滑肌細胞凋亡也是造成粥狀動脈硬化的一個原因之一。本節實驗中採用大鼠平滑肌細胞 (A7r5) 探討樟 芝發酵液對於加入香煙萃取液之後是否具有保護效果能夠延緩其凋亡。在 comet assay 實驗中發現, 芝發酵液具有保護的效果,且香煙萃取液可能會造成 SMC 凋亡。 western blotting 的實驗中, Bcl-2 加入香煙萃取液呈現減少且 NF-κB 也被活化,加入 芝發酵液後 Bcl-2 其表現量增加且 NF-κB 也被抑制, Bax 則變化不大。因此推測 芝在預防平滑肌細胞的死亡具有其不錯的效果。
第三部分
吸煙一直被認為是導致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知香煙中的焦油態與氣態含有大量自由基,不但可誘發 LDL 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產生氧化反應,也可使巨噬細胞被攝入內皮細胞中造成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平滑肌增生與一連串的氧化反應,因而促進血管粥狀動脈硬化的發生。動脈粥狀硬化乃是一種慢性發炎疾病,其主要會出現在血管壁的損傷及血清中膽固醇的增加。樟芝 (Antrodia cinnamomea, AC) 相傳具有強抗氧化作用的功能,且對心臟血管疾病也具有預防的功能。本實驗採用 Apo E 剔除 (apo E knockout) 公鼠,分組後餵食( cigarette smoke extract, CSE )與 芝發酵液,並分析其總膽固醇 (TC) 、三酸甘油脂 (TG) 含量以及 SOD GPx GRd 三種抗氧化酵素活性以及總抗氧化能力 TAS ,並且做切片染色以觀察小鼠動脈的損傷,以及 芝對動脈硬化是否具有保護效果。最後結果顯示出樟芝發酵液的確能夠提高 TAS 以及 SOD GPx GRd 的能力,並且可以降低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的濃度。
 
14.  牛樟芝對 STZ 誘發高血糖鼠血糖調節與抗氧化之影響
教授 : 蔡敬民
研究生 : 嚴貴榮
校院名稱 : 輔仁大學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樟芝對高血糖鼠降血糖與抗氧化之作用。實驗以少量多次 Streptozotocin (STZ) 注射( 25 mg/kg BW, 每隔 3 ? 4 天一次)誘發 Sprague-Dawley 大白鼠血糖至 200 ? 300 mg/mL 間,並配合高蔗糖飲食來維持血糖,然後隨機分為控制組 (Control) -An5 培養液組 (medium-An5) 、發酵液組 (filtrate-An5) -GK101 培養液組 (medium-GK101) 、發酵液組 (filtrate-GK101) 、菌絲體組 (mycelia-GK101) 6 組。飼養 4 週後犧牲,進行血液與肝臟之生化分析。結果顯示,在血糖方面,樟芝 mycelia-GK101 filtrate-An5 皆能顯著降低高血糖鼠非禁食血糖值 (p<0.05) ;且兩種發酵液皆較控制組能明顯降低果糖胺的濃度 (p<0.05) 。而於第 4 週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發現 mycelia-GK101 filtrate-An5 皆可降低血漿葡萄糖與胰島素濃度 (p<0.05) 。血脂質方面, filtrate-An5 相較於 medium-An5 能顯著降低血中 TG TC 濃度 (p<0.05) ;但其他各組間之血清 LDL-C HDL-C 、游離脂肪酸均無顯著差異 (p>0.05) 。在抗氧化力方面, filtrate-GK101 可減少肝臟脂質過氧化物的生成 (p<0.05) ,但測定 LDL 氧化遲滯期、 50% 紅血球溶血時間及總抗氧化狀態,發現各組間均無差異 (p>0.05) 。綜合以上結果顯示, 芝發酵液或菌絲體具有降低血糖之效果,且發酵液有降低血脂異常的趨勢與改善肝臟之氧化壓力,故對於改善糖尿病具有正面的保健效果。但不同菌株所發酵而得之產品,其生理功能會略有不同。
 
15.  樟芝對血管內皮細胞之影響及保心血管疾病之機制探討
教授 : 楊新玲 ; 許游章
研究生 : 葉怡真
校院名稱 : 中國醫藥學院
摘要:
樟芝 ( 子實體 ) 是台灣稀少特有的菇類,相傳具有解毒、抗癌及抗氧化等功效。本研究的目是有二:第一、探討樟芝菌絲體的醱酵液 (FCBA) 或樟芝菌絲體的萃取液 (AEMA) 是否具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受自由基傷害及提升抗氧化能力。研究顯示,單獨低濃度 ( 100μl/ml) FCBA AEMA 會促進內皮細胞生長;然而,高濃度 ( 200μl/ml) FCBA AEMA 內皮細胞會造成毒性。內皮細胞加入 FCBA AEMA 會抑制自由基誘發劑- AAPH (15 mM) 對內皮細胞的氧化傷害;包括,存活率 (Cell viability) 明顯上昇, PGI2 生成減少,細胞內 SOD 活性增加。此外,加入 FCBA AEMA 亦會保護 AAPH 誘發內皮細胞凋亡 (Apoptosis) ;包括, TUNEL 實驗細胞凋亡的現象明顯減少,且會抑制 Cytochrome C caspase-3 bax 蛋白的表現及 PARP 的裂解減少,而增加 bcl-2 catalase SOD 蛋白的表現。第二、研究樟芝保護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氧化作用。研究發現, LDL 加入 FCBA AEMA 會抑制自由基誘發劑-銅離子 (CuSO4) AAPH LDL 的氧化傷害;包括,延長共軛雙烯 (Conjugate diene) 的延遲作用時間 (Lag phase) ,降低脂質過氧化物丙二醛 (MDA) 形成,延緩脂質過氧化物 (Lipid peroxide) 產生,抑制脂蛋白 B(Apo B) 的裂解,保護膽固醇不被氧化,及抑制 LDL 的電位改變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總結,樟芝 (FCBA AEMA) 可以保護血管內皮細胞自由基誘發的氧化傷害及抑制氧化型 LDL 的形成,進而降低動脈硬化的發生。

 

 

以上所有資料來源皆是 全國博文

 

用戶評論(共0條評論)

  • 暫時還沒有任何用戶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用戶名: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